數學資料庫 – 數學趣趣地 – 數學文章

對數與對數表

引言

很多數學教科書的附錄部份都會印著對數表,用來輔助計算對數。但你們又是否知道,「對數」的概念是在製造了「對數表」後才出現的呢?

背景

十五世紀的歐洲,興起了一股文藝復興的熱潮,亦同時帶動了遠航業的發展。發展遠航事業,少不免要計算大量位值的數。大量位值的加減已令人頭痛不已,更何況大量位值的乘除。這令人產生一個疑問,是否有方法能精確且快捷地計算大量位值的數呢?

以加減代替乘除

人們很自然地想,如果能把乘除法轉變為加減法,豈不是省事很多?

從十六世紀起,出現了兩種把乘除轉化為加減的公式︰

eqn001-5255813

eqn002-3199540

但這兩種公式卻不理想︰前者要運用到三角形中的正弦和餘弦;後者要運用到數的平方,這事實上是一種乘法。

新的發現

1484 年,法國巴黎大學醫學學士舒開 (Chuquet)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數學性質:

2 + 4 = 6

第一排是以 1 為公差 (common difference) 的等差數列 (arithmetic sequence);第二排是以 2 為公比 (common ratio) 的等比數列 (geometric sequence)。

他發現,等比數列裏任意兩項的積仍在這個數列中,而且它可通過與這兩項對應的等差數列中兩項的和來指出。

例如,等比數列中的兩項 4 與 16,它們的積仍在這個數列中,而且可以由對應於 4 和 16 的等差數列中的兩項 2 與 4 的和,即 6 來指出。因為 6 下面的就是 4 ´ 16 = 64。

舒開的發現很有啟發意義,它告訴人們,通過將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相對應對列表的辦法,可以把數的乘法運算轉為加法運算。

對數表的雛形

半世紀以後,德國數學家史提非 (Stifel) 進一步把負數及分數分別加入等差數列及等比數列中,並進一步指出,等比數列中的數之間的除法、乘法可分別轉化為等差數列中相應數之間的減法、加法。

例如,求 ,32 對應的等差數列的數是 5, 對應的數是 -1,5 – (-1) = 6,6 下面的 64 就是所求的商。

5 – (-1) = 6

對數表的發明

第一個給對數作定義及第一個公佈正弦對數表,是蘇格蘭的數學家納皮爾 (Napier)。他借用物理學運動來定義對數。

他假設有兩個質點分別沿著線段 AZ 和射線 A’Z’ 以同樣的速度運動,其中沿 A’Z’ 運動的質點 P 保持原速度,而沿 AZ 運動的質點 Q 的速度與它尚須經過的距離成正比,換句話說,質點 Q 的速度是越來越慢的。

如果當 P 位於 B’ 時,Q 位於 B;當 P 位於 C’D’E’、… 時,Q 位於 CDE、…,那麼 A’B’ 的距離就是 BZ 的距離的對數,同樣 A’C’A’D’A’E’的距離,就分別是 CZDZEZ 距離的對數。

Q:
P:

因此,納皮爾定義的對數,就是將等差數列中的各數,定義為等比數列中相應數的對數。所不同的是納皮爾借助運動或者說是幾何而定義的對數是連續的,而直接從數列來定義的對數卻是離散的。當然,在實際製作對數表時,納皮爾也不能不一個一個地給出兩個數列中的數。

納皮爾為製造他那張精確到七位有效數字的對數表,前後花了近二十年的功夫。

精確的對數表

納皮爾的對數一發表後,就得到英國數家享利.布列格斯 (Henry Briggs) 的充分肯定和積極響應。他亦建議納皮爾選用 10 來作為對數的底,因為這有利於對十進位的數取對數。

納皮爾很贊成布列格斯的意見,然而他已有點力不從心了。製造對數表的任務後來便落在布列格斯及荷蘭青年佛拉哥 (Adriaan Vlacq) 身上。他們終於完成了從 1 到 100000,精確到 14 位的常用對數表。